Monday, April 28, 2025
Current Location:Home > 双碳行动
双碳行动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未来几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绿色低碳发展打牢坚实技术基础。


一是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具有明显的高碳特征,如何实现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是当前绿色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需要以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破解低碳转型难题。应加大原创性技术创新力度,主动对接国际先进技术,发挥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势,把促进重点技术、关键技术、战略技术的研发与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构建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二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


全面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运营全过程的结合,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生态,赋能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借助信息技术催生绿色发展新动能,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提升先进计算等数字优势产业竞争力,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运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对重大工程、重点企业全流程的绿色低碳管理,促进各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三、四个重点——精准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主战场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基本原则,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意见》和《方案》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原则,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了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的四个重点领域,为2030年前持续深化发展循环经济指明了方向。


一是牵住了产业园区这个“牛鼻子”,明确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

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约2500家,多数位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一带。产业园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生产空间和主要布局方式,对全国经济的贡献率在30%以上,但同时也产生了全国约31%的碳排放。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加快推动工业园区的低碳转型将是重中之重。“十二五”以来,有关部门持续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生态工业园区和绿色园区试点建设,成效逐步显现,研究数据显示,已验收的69个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累积减少碳排放约3.5亿吨。《意见》和《方案》牵住了“园区”这个“牛鼻子”,明确提出开展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以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为目标,通过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


二是抓住了大宗固废这个“老大难”,明确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

大宗固废是指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工业副产石膏、冶炼渣、建筑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七类年产生量在1亿吨以上的固体废物,是我国固废治理的“老大难”。截至“十三五”末,我国大宗固废累计堆存量已达600亿吨,年新增堆存量近30亿吨,环境影响突出,但利用前景广阔。有研究显示,利用大宗固废替代天然矿产资源生产建筑材料,可有效减少天然矿石开采、优化技术工艺流程、提高系统能效水平,节能降碳效果十分显著。比如,高炉矿渣作为水泥掺和料,与传统水泥生产过程相比,每生产1吨水泥可节约50%的能源消耗,减少44%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利用大宗固废生产新型墙材的减碳效果也十分明显,有关企业每年消纳工业副产石膏约2500万吨,与利用天然资源相比,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400万吨,碳减排效果显著。《方案》提出,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将达到40亿吨左右,到2030年,年利用量可达45亿吨左右,将产生较为可观的碳减排效益。


三是开发好再生资源这个“新矿山”,明确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大量退役的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以及废料中蕴藏着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矿产”。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开发利用“城市矿产”,生产流程较开发利用原生资源大幅缩短,进而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根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发布的《循环经济助力碳达峰研究报告(1.0版)》,如仅对比生产环节,与利用天然矿石资源相比,每生产1吨再生铝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6吨,每生产1吨再生铅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5吨。《方案》提出到2025年废钢铁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4.5亿吨,到2030年达5.1亿吨,将在有效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的同时,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利用好生活垃圾这个“绿能源”,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持续增加,塑料垃圾、餐厨垃圾等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生活垃圾的成分以生物质废弃物为主,属于碳中性燃料,科学利用后既可以替代一部分化石能源,又能减少生物质自然分解产生的甲烷等温室气体逃逸问题。《方案》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等为重点,明确了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相关行动和阶段性目标,对推进生活垃圾等生物质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意见》和《方案》明确提出规范碳排放统计核算、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完善经济政策、健全市场化机制等政策保障措施,支持行业、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碳排放方法学研究;要求推动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制修订工作;强调建立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工具等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真招和实招。我们坚信,《意见》和《方案》的颁布实施将为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注入强大政策动力、提供科学行动指南。(作者:朱黎阳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